發布日期:2020-11-26瀏覽量:995次
余姚至溫嶺公路臨海匯溪至沿江段改建工程靈江特大橋,中心樁號K22+525,橋梁全長2260米,橋梁寬度2x11.75米,共有258根樁,其中20根樁為水中樁。水中樁基采用F形鋼棧橋配鋼平臺作業。靈江特大橋所處的紅光碼頭~靈江二橋段屬椒(靈)江的中游,航道長 32.17km。靈江河勢彎曲,河寬變化較大,河道寬度為 160~1300m,水深 3~8.80m,主航道寬度在 75~180m 之間,水深 2.70~3.50m。對于本橋樁基,直徑為3m,長度96m,其鋼筋籠全重高達56t,單樁混凝土方量780m3,首灌方量12m3,護筒內外水位變化巨大,地質條件復雜,對施工工藝工法進行研究,選擇適宜的施工方法、施工設備和工藝參數,既要便于施工,降低造價,也要保證施工安全和足夠的施工時間,確保安全和質量,是設計和施工必須面對的課題。
特大橋施工具有以下施工難點:1.本段施工段處于靈江海潮影響段,屬半日潮,根據浙江省防汛潮汐表相關數據分析,高潮位標高3.65m,低潮位標高-2.23m,最大潮差5.88m,日均潮差約3.55m,變化較大,對施工造成較大的影響;2.主橋設計為(100+260+100m)鋼混組合連續剛構橋,其中主跨由懸臂澆筑部分和鋼結構部分組成,鋼結構部分長為90m,其中兩側連接段各3m,整體吊裝部分長度為84m,自重約760t。本橋型的跨徑,在中建八局橋梁施工中屬于第一跨徑,尤其是地質、水文、高空、超大噸位等各種施工難點的組合和相互之間的影響,導致施工難度巨大;3.對于鋼混結合段部分,其預埋件為分塊預埋,而主體鋼結構為整體吊裝,對預埋件的安裝提出了極高的要求,確保各預埋件的位置偏差不得超過1.5mm,以保證整體吊裝和對接的準確性,確保施工質量。
結合以上重難點,本課題主要對以下三點進行研究: 1.潮汐影響地區大型橋梁樁基礎及承臺施工技術研究;2.240m跨鋼結構+剛構組合式橋梁混凝土懸澆施工技術研究;3.240m跨鋼結構+剛構組合式橋梁鋼結構箱梁制作與安裝施工技術研究。
本課題研究為2020年立項課題,具有較為重大的意義:1.海域條件下大跨度橋梁施工技術研究成套技術,為公司進一步開展類似工程提供技術儲備;2.研究自動化設備對水位進行檢測,自動收集潮汐變化數據,并在造成不利影響時自動進行報警的系統研究,解決潮汐對施工造成的影響;3.研究特殊條件下的鋼套箱,解決在受力條件和工況每日都反復變化,且不得設置內支撐的情況下,鋼套箱的設計定型;4.研究鋼結構與混凝土結構的結合部施工工藝工法,解決不同材料組合梁的施工質量問題。